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脱贫攻坚

《光明日报》1月4日第四版报道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扶贫:“是服务,也是学习”

  《光明日报》1月4日第四版报道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扶贫:“是服务,也是学习”,全文如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扶贫:“是服务,也是学习”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心丈量中国】

  “中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虽然我们在课本上学了很多,但真正实践才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说起去年暑假到广西巴马医疗扶贫活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熊敏仍记忆犹新。

  “去年暑假,校团委最终确定39支校级重点团队、400多名中医学子奔赴吉林白山、陕西铜川、青海西宁、西藏拉萨等地,开展义诊服务、健康宣教等活动。据统计,实践团队直接服务人数已逾109245名,实践时长16029小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李天罡说。

  “看到人们病情有好转,心里别提多高兴”

  “早6点至8点,在寿乡广场晨授八段锦;9点至12点,在县人民医院现场义诊;下午3点至5点,在长寿博物馆开展中医讲座;晚上整理调查问卷。”熊敏一边向记者展示他们去年暑假在广西巴马的日程,一边说:“虽然安排很紧,但看到人们病情有所好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位瑶族老奶奶因为头疼前来就诊,针灸疗程结束后,老奶奶的头不疼了,脖子也舒服了,一个劲儿向我们表示感谢。”

  为了做好这次社会实践,该校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赵海婷和其他队员下足了功夫:“针对当地少数民族冬季容易反复发作、加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制作了三伏贴,于伏天时节,在病患的大椎、天突等特定穴位进行敷贴。所有药贴都是我们手工制作的,药材也是我们特意去‘药都’安国预定的。”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仅一个上午,现场接诊贴敷就超过200人次。

  “授人以渔”,用专业知识做科普

  实践活动出行前,李天罡反复和学生们强调:“实践时间有限,即便大家24小时开工,也无法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带去药和疗效,更要带去知识和技能。”

  “这种理念一直贯穿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之中。”熊敏透露,在来巴马之前,他们就根据当地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情况,制定了“老年病的中医药防治”“艾灸疗法”“腿浴疗法”“刮痧疗法”“小儿推拿疗法”5场讲座内容。“比如,我们设计了通俗易懂的图片,就是为了告诉大家,通过推拿按摩刺激小儿身体的关键部位,可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的目的。对小儿发热、腹泻等病症疗效尤其好。”

  团队成员洪雁飞说,治病固然重要,但教会人们一些简单可用的日常养生知识和技能同样关键,“尤其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当下,真假难辨的‘养生常识’越来越多,如何才能让他们获取最准确的养生知识?为此,我们特意制作、张贴了数张包含基本中医药知识的海报,广泛宣讲”。

  “我们获得了贴近现实、了解基层的机会”

  “是服务,也是学习。”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吴琼如此定义此次社会实践。

  2016年8月6日,40个小时的火车把吴琼和她的团队送到了拉萨。“当天,我们就参观了西藏医学院的唐卡室和特藏部。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很多珍贵的藏医药学古籍资料,对藏医药的文化传承和临床应用有了深入了解,对传统医药和民族医药的融合发展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学生们在实践中的收获不止于此。据了解,每个团队都进行了主题调研。在“蒙医药中医药调研”行中,基础医学院学生刘璐及其团队发现,由于蒙医教学中有一部分医学课程要用到蒙语,因此蒙医学生中基本没有蒙古族以外的学生。同样,一些质量较好的蒙医院,也存在资源不足、就医难的问题。“调研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

  “学以致用,以实践证真知,让长期处在象牙塔内的我们获得了贴近现实、了解基层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巨大价值,我们的中医之路更加坚定了。”刘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