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脱贫攻坚

教育部官网报道我校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10月24日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第6个国家扶贫日,教育部网站以“‘辨证施治’助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零起点办大学”为题,报道我校教育扶贫相关举措,全文如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滇西扶贫的第二个定点单位是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具体帮扶对象是滇西大傣医药学院。两年多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全校之力倾心帮扶,积极发挥挂职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滇西大傣医药学院零起点办学,使傣医药学院实现了从无到有,并步入规范化办学轨道。作为滇西扶贫中唯一直属于教育部的中医药院校,北中医把中医思维引入对口帮扶工作中,通过把脉定证、辨证施治,确定重点帮扶目标,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取得了显著帮扶效果,形成了特色化对口帮扶模式。

滇西大是我国第一所因教育扶贫而成立的大学,也是我国第一批应用技术大学之一。傣医药学院是滇西大的特色学院之一,它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主办的第一所本科院校,是一所零起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其办学条件之差可想而知:办学经费紧缺,人员编制少;办学空间狭窄,没有独立校园;师资队伍数量少、水平低,专业课教师紧缺;教育管理人员缺乏普通高校管理经验;没有高质量教材等等。随着开设专业增多和办学规模扩大,傣医药学院办学困难越来越多,如何克服困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各级政府、滇西大总部及对口支援高校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面对傣医药学院办学现状和帮扶需求,作为对口帮扶高校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了实现国家精准扶贫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对口帮扶工作主要围绕“打基础”“破难题”“树观念”“促发展”的思路来开展。

 

  着眼长远,为推动持续健康发展打基础

  北京中医药大学非常重视对口支援工作,校党委书记谷晓红、副书记靳琦、副校长陶晓华先后率队到滇西大总部(大理)和傣医药学院(西双版纳)调研指导对口帮扶工作,副书记、副校长翟双庆还向傣医药学院赠送了自己的著作。对于新的滇西扶贫点——滇西大傣医药学院,学校领导明确表态要以其它扶贫点同等的帮扶标准对待。为了推动滇西大傣医药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不仅主动与帮扶单位签订协议,而且还在帮扶单位建立了医药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6月12日,北中医和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对口帮扶协议,协议期限延续到2023年,帮扶范围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对外合作交流等诸多领域,此协议也为后续的对口帮扶工作奠定了框架基础。2018年12月12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医药人才培养基地挂牌成立。

  

党委书记谷晓红一行调研滇西大傣医药学院

 

党委副书记靳琦参加滇西大首届开学典礼

 

副校长陶晓华一行调研滇西大傣医药学院

  

  立足当前,为解决办学急切需求破难题

  傣医药学院目前存在的困难较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得以解决。在合作帮扶协议框架内,北京中医药大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科研资源提供援助,积极协调帮助解决主要困难。

  合作开展远程中医药高等学历教育。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17年6月批准学习远程教育学院与滇西大傣医药学院合作开展远程学历教育,云南省教育厅于11月批准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滇西大傣医药学院学习中心正式成立。2018年春季开始面向云南省招生,目前已经招收3季远程学历教育学员,正式注册学员达到70人。此举帮助了云南省部分在职中医药从业人员解决提升学历的需求。同时,也帮助滇西大傣医药学院首次试办远程教育,并积累了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

北中医招生就业处组团帮扶滇西大傣医药学院

  帮助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较早,是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认定的双创教育示范校。为了帮助滇西大傣医药学院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北中医倾囊相授,直接把“修学分、开课程、搭平台、立项目、办比赛”等五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移植到过去,委派专职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优秀学生亲临指导、授课、交流,帮助滇西大傣医药学院双创教育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较好成绩。2018年有2个学生双创项目获得省级立项、4个获得校级立项、7个获得学院立项, 2019年又有6个学生双创项目获得省级立项。2017年傣医药学院1个学生团队参加了“新奥杯”全国大学生中医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并获得优秀奖,2019年,傣医药学院2个学生团队代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云南省选拨赛,获得了1个二等奖和2个最佳创业奖。

  帮助开展专业建设。2019年,滇西大傣医药学院通过人才需求调研预测,计划申报2个新增专业:护理学专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其中,护理学专业没有专业带头人,也没有自有专业教师。为了帮助傣医药学院成功申报护理学专业,北中医伸出援助之手,选派护理学院郭红教授担任专业带头人,并赴傣医药学院所在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亲自指导护理学专业评审工作,护理学院郭辉书记赴滇西大傣医药学院调研指导。在北中医大力支持下,滇西大傣医药学院成功获批开办护理学新专业,并于2019年正式招收本科生。

  帮助编写专业教材。滇西大傣医药学院是2017年新建的民族医药院校,也是全国第二所开设傣医学专业的高校。由于傣医学专业起步晚、规模小,本专业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稀缺,学生所用傣医药专业教材尚不成体系,教材编写质量有待提高。201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中药学院选派张媛、白贞芳2位高水平教师参与并指导傣医药学院教师编写傣医药学系列教材,已经完成教材初稿的教材有《中药与傣药鉴定》《中傣药学》。

  帮助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学校云南校友牵线搭桥,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并成为滇西大傣医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017级、2018级、2019级中药学专业新生已经在该基地完成了认知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挂职干部积极协调,促成滇西大傣医药学院于2019年与西双版纳古纳卡傣族文化园签订合作协议,并挂牌“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产教融合实践基地”。

  

  不忘初心,为保证办学特色和水平树观念

  滇西大傣医药学院虽然是零起点办学,但是教育部提出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学要求,为了保证办学特色和水平,管理人员和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滇西大傣医药学院现有管理人员和教师主要来自政府机关和高职院校,缺乏普通高校管理经验和理念,为了促进傣医药学院教师及管理人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统一并提高认识,北中医倡议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组织全院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修订提高教学质量指导性文件;组织召开年度教学工作会;组织教师开展定期教学研究活动。另外,滇西大傣医药学院是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加入到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中,也是帮助学院管理者树观念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促成滇西大傣医药学院加入了“全国综合及医科大学中医药高等教育联盟”和“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

  

  滇西大傣医药学院学生到北中医夏令营

  

牢记使命,为促进傣医药传承创新谋发展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云南省教育厅共同发布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方案》明确指出,滇西大的办学宗旨是: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因此,促进傣医药传承创新也是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举办学术周。两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已经在滇西大傣医药学院举办两届学术周活动,北中医专家为滇西大傣医药学院师生共作了12场精彩专题讲座。党委书记谷晓红:“领导干部健康养生”“潜悟岐黄 奋发有为,做医学事业的实践者和接班人”;副校长陶晓华:藏医药漫谈;全国模范教师刘春生:从学习方法探讨人才成长规律;中医学院张保春教授:医学的划分和康复医学的认知特点;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卢颖:中国道地药材;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任小巧:“民族医药标准化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示范”“我国民族医药的现状与应用”;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靳振洋:中医药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东方医院秦建国教授:养生肾为本之未病先防;管理学院耿冬梅副教授:遇见最美的自己——工作与生活中的点滴礼仪;管理学院研究生钱思妍:流年飞花,大学生创新创业经历。 

 北中医专家到滇西大傣医药学院开展学术周活动

  开展健康扶贫。2017年12月,北中医组织3位医学专家分别到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和傣医首席专家林艳芳诊所义诊,2018年9月,北中医又组织8位医学专家分别到滇西大总部扶贫挂帮点——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萂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中医院、西双版纳州农垦医院等地义诊,2次义诊活动共接诊600余人,深受当地民众欢迎。其中,央视新闻还报道了北中医在勐海县中医院的义诊活动。

北中医医学专家赴滇西开展义诊活动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帮扶下,滇西大傣医药学院收获不少:通过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提升了学院师生学术水平;通过选派支教老师,解决了部分专业课教师紧缺难题;通过教学管理指导,使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通过专题帮扶,初步建立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取得一定成绩;通过合作开展程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傣医药学院教育类型;通过开展义诊活动,把高水平医疗资源送到滇西贫困地区,惠及当地百姓;通过专业人才支援,帮助学院申办新专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对滇西大傣医药学院的帮扶充分体现出传统医学高等学府的爱心真心,也彰显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口支援教育扶贫的工作特色:顶层有设计,实施有规划,师生有热情,援助有成效。未来几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将继续按照教育部滇西扶贫统一部署要求,逐步落实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口帮扶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协议所列事项,继续助推滇西大傣医药学院建设发展。

  (党、校办,对口支援办公室)